在 DG 型多级锅炉给水泵的核心部件中,轴承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组件。作为传递动力和承受载荷的枢纽,轴承性能直接影响泵体的振动幅度、运行噪音及使用寿命。及时准确判断轴承是否需要更换,是预防性维护的重要环节。本文将从技术原理、监测方法、数据指标等方面,系统解析 DG 型多级锅炉给水泵轴承更换的科学判断依据。

DG 型多级锅炉给水泵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与润滑方式、轴承类型密切相关。对于采用稀油润滑的滚动轴承,温升通常控制在 40℃以内,最高温度不超过 75℃;滑动轴承采用强制润滑时,正常温度范围为 50-65℃,最高不超过 80℃。温度数据可通过预埋式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实时采集,精度需控制在 ±2℃以内。 润滑失效:润滑油黏度下降(如油温超过 60℃时黏度降低 30%)、油膜破裂或润滑脂干结,导致摩擦系数骤增,轴承温度快速上升。
装配偏差:轴承与轴或轴承座的配合间隙超出标准(如滚动轴承配合公差超过 H7/g6 等级),引发局部接触应力集中,产生异常热量。
载荷突变:轴向力失衡(如平衡盘磨损导致轴向力超过轴承额定载荷的 120%)或径向载荷超限,加剧轴承滚道与滚珠的摩擦生热。
轴承故障会在振动频谱中呈现特定频率成分:
内圈故障:特征频率为 fi=n/2*z(1+d/D*cosα)(其中 n 为转速,z 为滚动体数量,d 为滚动体直径,D 为轴承节圆直径,α为接触角)。
外圈故障:特征频率为 fo=n/2*z(1-d/D*cosα)。
滚动体故障:特征频率为fb=n/2(1-(d/D0)2cos2α)。

使用便携式振动分析仪采集轴承座三个方向(径向、轴向、垂直方向)的振动信号,采样频率不低于 10kHz。
对比历史数据,若某方向振动值突然升高 30% 以上,或频谱中出现轴承故障特征频率(信噪比≥3),需立即排查轴承状态。
DG 型多级锅炉给水泵在额定工况下,轴承运行噪声应呈现平稳的低频振动特性,声压级在 85dB (A) 以下(距离设备 1 米处测量)。正常噪声主要由流体动力噪声和机械振动噪声叠加而成,频谱分布较为均匀。 金属摩擦声:轴承滚道磨损或润滑不足时,会出现 “吱嘎” 声,对应频率为 1-5kHz,时域波形可见周期性冲击脉冲。
撞击噪声:滚动体破裂或保持架损坏时,产生 “咔嗒” 声,特征频率与轴承零件缺陷位置相关,频谱中可见明显的谐波成分。
异常振动噪声:轴向力不平衡导致轴承轴向窜动时,发出 “嗡嗡” 声,频率与转速成整数倍关系(如 2 倍频、3 倍频)。
检测项目 | 滚动轴承(稀油润滑) | 滑动轴承(强制润滑) |
---|
运动黏度 (40℃) | 32-46mm²/s | 68-100mm²/s |
酸值 (mgKOH/g) | ≤0.3 | ≤0.5 |
水分含量 (%) | ≤0.05 | ≤0.1 |
铁元素含量 (ppm) | ≤50 | ≤100 |
润滑油取样分析显示酸值超过新油标准的 150%,或铁元素含量较上次检测增加 50% 以上。
润滑脂出现硬化、乳化或析出大量添加剂,失去胶体稳定性,滴点下降超过 10℃。
轴承额定寿命 \(L_{10h} = \frac{10^6}{n} \left( \frac{C}{P} \right)^p\)(其中 C 为基本额定动载荷,P 为当量动载荷,p 为寿命指数,滚动轴承取 3,滑动轴承取 10/3)。当运行时间达到计算寿命的 80% 时,即使未出现明显故障,也建议进行预防性更换。
拆卸后观察轴承滚道表面,若出现点蚀坑(直径≥0.5mm)、裂纹或金属剥落,必须更换。
测量轴承径向游隙,若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允许值(如 6208 轴承新件游隙 12-24μm,磨损极限游隙 50μm),应判定为失效。

相关问题
问题 1:DG 型多级锅炉给水泵轴承更换时需注意哪些安装要点?
答:更换时需确保轴承型号与原厂一致,采用热装法(加热温度≤120℃)或液压压装,避免敲击损伤轴承。调整轴向间隙至 0.05-0.1mm(滚动轴承)或 0.1-0.2mm(滑动轴承),并重新校准联轴器对中,偏差不超过 0.05mm/m。
答:定期采集润滑油样本,使用光谱仪检测金属元素含量。当铁元素浓度增长率超过 10%/ 月,且伴随铜、铬元素异常升高(分别对应保持架、滚道磨损),结合颗粒计数器显示 > 5μm 颗粒数超过 10^4 个 /mL,可判断轴承进入早期磨损阶段。